MLED成兵家必争之地!京东方、海信轮番逆势进击上游 商业化还存在这些瓶颈|行业动态

收藏

财联社11月9日讯(记者王碧微)尽管显示行业仍处低迷,近日业内大动作却不断。海信视像(600060.SH)、京东方A(000725.SZ)先后斥巨资增资上游LED芯片企业乾照光电(300102.SZ)、华灿光电(300323.SZ),被业内认为是下游显示企业向上游布局MLED芯片的标志。

群智咨询(Sigmaintell)显示技术资深分析师陈学诚告诉记者,MLED主要分为 Mini LED 和 Micro LED, 目前Mini LED技术已相对成熟,而Micro LED还处在技术生命曲线中早期阶段,商业化还存在不少技术瓶颈。

MLED被抱以高期待

显示行业的低迷还在持续,京东方的逆势扩张引来市场强烈关注。

11月6日,面板大厂京东方公告称“拟以不超过 21 亿元的自筹资金认购 A 股创业板上市公司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全部向特定对象发行 A 股股票,成为其第一大股东,并最终实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。”

京东方看来,本次合作可谓“互惠互利”。京东方在公告中称华灿光电能够保障公司核心资材 MLED 芯片的供应,而京东方未来可为华灿光电小间距LED 芯片产品提供广阔的出海口。

无独有偶,11月4日,头部显示商海信视像被公布增持了乾照光电。据悉,海信视像自2022年3月31日至2022年11月3日合计增持乾照光电5.00%的股份,至此海信视像已持有乾照光电16.82%的股份。本次增持后,乾照光电将董事会成员由 7 名增加至 9 名,这意味着海信视像很快将正式影响公司运营。

海信视像证券部人士告诉记者,MLED是显示中非常重要的技术路径,也是公司未来重点关注的方向。

资本市场对于上述运作反应十分热烈。公告出后,次日华灿光电、乾照光电分别大涨13.5%、5.34%。

华灿光电与乾照光电均为LED产业链上游芯片企业。根据迪显信息统计的2021年LED芯片的产能数据,华灿光电排名第二,乾照光电位列第四。而上述两家企业均有提及MLED是近两年的重要业务方向。

群智咨询(Sigmaintell)显示技术资深分析师陈学诚告诉财联社记者 “MLED是对TFT-LCD产业的产业链补强深度作用,积极布局MLED芯片可延续TFT-LCD产业的生命周期,同时也会提升面板厂的长远的竞争实力。”

在目前低迷的显示行情中MLED被寄予较高期待。根据 TrendForce 预测,MLED 显示应用年复合增长率为18%,2030 年规模预计达 1,886 亿元,CAGR18%。

Micro LED技术尚不成熟

目前,三星、LG、TCL等主要显示品牌不断有Mini LED产品推出,Mini LED商用已较为普遍。因此,显示大厂们在Micro LED方面的布局受关注更高。

除京东方、海信外,TCL华星早在2020年就与近年国内LED芯片出货量第一的三安光电(600703.SH)合资成立芯颖显示科技,发力Micro LED技术;利亚德(300296.SH)跟晶元光电合资成立的Micro生产基地也已于2020年正式投入量产,今年截至8月中下旬已有订单1.5亿元。

“Micro LED显示技术具备低功耗、高集成、高亮度等特点,不过目前Micro LED技术仍不成熟,成本也居高不下。”陈学诚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道。

眼下,Micro LED还处在技术生命曲线中早期阶段,大尺寸TV成为Micro LED最早商业化应用的领域。

陈学诚告诉记者,在大尺寸TV市场,Micro LED具有液晶和OLED等依赖玻璃基板光刻技术难以突破的尺寸优势,同时具有激光电视在明亮环境下画质难以媲美的自发光优势。

短期来看,Micro LED电视目前仍未有爆发之势。根据群智咨询(Sigmaitnell)数据,预计2022年全球Micro LED 电视的出货量不足1万台,受成本,良率及终端价格多方面因素限制,目前仍然处于发展初期,普及家用还需要较长发展周期。

此外,陈学诚表示,AR头显亦是Micro LED的重要应用方向。他表示“AR显示的要求包括超高PPI、快速响应、超高亮度等。传统LCD、OLED,甚至硅基OLED,都难以完全满足这些要求,而以单颗微米级LED为像素单位的Micro LED,在性能方面非常适合AR显示。”

目前OPPO、小米、TCL雷鸟、Vuzix等厂商均推出了Micro LED AR产品/样机,不过短期内Micro LED还较难在AR显示中大范围使用,陈学诚预计放量时间在2025年之后。

陈学诚表示,Micro LED技术目前仍然不够成熟,在大尺寸TV方面,巨量转移、检测修复依然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。而XR头显方向,与大尺寸技术方向不同,采用硅基技术,全彩化尤其是红光Micro LED技术,是商业化最大的瓶颈。

声明:本文由财联社的作者撰写,仅供参考阅读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