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一方面,对于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来说,能够有效补充资本。另一方面,TLAC非资本债券的发行也将增加国内市场信用债供给的品类和数量。 ②五大行2028、2030年将面临更高的考核要求,TLAC非资本工具扩容或仍有较大空间。财联社8月8日讯(记者 高萍)根据安排,建设银行不超500亿元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(简称“TLAC 非资本债”)在今日发行。建行也是今年来第三家发行TLAC 非资本债的大行。此外,农业银行拟发500亿元TLAC 非资本债也在不久前获得批复。
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,TLAC债券发行助力夯实大行的系统重要性地位,支持银行提升防风险能力,TLAC落地将确保大型银行夯实服务实体经济的损失吸收基础,撬动更大规模的信贷投放规模。在此前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已完成首批共计800亿TLAC债券发行,后续发行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建行发行不超500亿元TLAC非资本债 农行TLAC债也已获批复
8月7日,建设银行在中国货币网披露了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(第一期)申购区间与申购提示性说明,根据安排,建设银行本期债券基本发行规模为300亿元,其中品种一基本发行规模为200亿元,品种二基本发行规模为100亿元。品种一和品种二合计增发规模不超过200亿元。
时间上来看,建设银行本次TLAC非资本债发行期限为8月8日-8月12日。财联社记者了解到,建设银行也是继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之后,第三家发行TLAC非资本债的大行。在此之前,工商银行、中国银行2024年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(第一期)均在5月发行完毕,发行规模均为400亿元。
实际上,建设银行本次发行TLAC非资本债距离获得批复的时间并不久。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信息,7月25日,建设银行拟发行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获得批复,建设银行可在批准额度内,自主决定发行时间、批次和规模,并于2025年6月30日前完成发行。
据了解,总损失吸收能力(TLAC)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(G-SIBs)进入处置程序时,能够通过减记或转股的方式吸收银行损失的各类合格工具的总和。TLAC非资本债券是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TLAC要求发行的、具有吸收损失功能、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,包含清偿顺序劣后、有条件赎回权、减记或转股等特殊条款,次级属性弱于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,但强于商金债。
“TLAC非资本债券的发行对我国金融体系具有里程牌式的意义。”银河证券分析师刘雅坤认为,一方面,对于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来说,能够有效补充资本。另一方面,TLAC非资本债券的发行也将增加国内市场信用债供给的品类和数量。此外,TLAC非资本债券的发行有助于国有银行按期满足国际监管对TLAC达标的要求。
“本期债券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,将依据适用法律和主管部门的批准用于提升发行人总损失吸收能力。”建设银行如是说。值得一提的是,农业银行拟发行5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务工具也已在7月底获得批复。根据批复,农业银行可在批准额度内,自主决定发行时间、批次和规模,并于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发行。
业内预计后续TLAC债发行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
根据《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》,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当满足TLAC风险加权比率和TLAC杠杆比率要求。其中,四大行需要在2024年底满足第一阶段要求,2027年底满足第二阶段要求;交通银行2023年11月27日才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,应当在认定之日起三年内满足相关要求。
“TLAC监管体系要求国有四大行在2025年1月1日完成第一阶段达标。当前中行、工行已完成首批共计800亿TLAC债券发行,后续发行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。”中信证券分析师肖斐斐表示,根据测算,若存款保险基金按照2.5%的上限计入,四大行在第一阶段达标压力不大,但对于银行经营而言,TLAC债券常态化发行既能支持银行规模扩张,也有望促进负债成本下降,助力我国G-SIBs经营能力提升。
对于国有五大行TLAC达标缺口及未来发行计划,刘雅坤认为,根据2024年一季报数据测算,国有五大行资金总缺口到25年和28年约合1.3万亿、3.2万亿。2024年计划发行TLAC非资本债券额度五大行总规模合计不超过4400亿元,但基于可能存在的TLAC缺口,我国五家入选银行有加大发行力度的空间。
“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是除银行永续债、二级资本债外补充TLAC的重要债务工具。五大行2028、2030年将面临更高的考核要求,TLAC非资本工具扩容仍有较大空间。”华泰证券分析师张继强也表示。
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此前亦对财联社记者表示,如果监管仅允许以实缴保费形成的存保基金余额计入TLAC,则四大行TLAC缺口将在万亿量级,或集中在2024年发行TLAC债券。此外,若进一步考虑,2028年初TLAC风险加权比率要求将提升2pct至18%,预估2025-2028年也将有持续TLAC债券供给。
声明:本文由财联社的作者撰写,仅供参考阅读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