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明:本文由财联社的作者撰写,仅供参考阅读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收藏
①历史季节性规律显示,信用债供给常在一季度放量,而在二季度普遍回落。
②截至4月13日,近6周基金累计净买入信用债规模达2258.81亿元,理财同期净买入信用债也达到579.94亿元。

财联社4月18日讯(编辑 李响)4月以来,对等关税导致经济预期波动,助推利率迅速下行,之后随着市场流动性改善,市场买盘情绪从低点升温,信用债换手率呈上升趋势,抢券行情快速开启。

财通固收统计数据显示,4月第二周,金融债与非金信用债日均成交额为2577.5亿元,环比对等关税落地前一周,日均增加640.9亿元。

“4月初美国超预期关税政策落地后,信用短端收益被非银资金快速TKN,目前短端的利差空间已经不大,询价也很难,我们在加大5Y附近的绝对收益相对较高的择券力度,从分位数来看,目前AA+级5年期品种信用利差相对较高”,有券商交易员表示。

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信用债火热的抢券行情预计仍将持续。考虑到二季度信用债大概率处于供需错配状态,国泰海通固收分析师张紫睿表示,信用债利差压降空间仍在,表现或强于利率债。

在张紫睿看来,历史季节性规律显示,信用债供给常在一季度放量,而在二季度普遍回落,尤其5月,受到年报及一季报财务数据披露影响,往往是一年内信用债供给洼地。

Wind数据显示,作为以往发行旺季,一季度非金融信用债累计发行规模3.21万亿元,仍出现同比10%的下滑,净融资更是同比下滑42%至4438亿元,其中城投债净融资726亿元,仅是去年同期的5成。而二季度初至今非金融信用债发行7515.21亿元,也较去年同期13543.18亿元大幅减少80.21%。

而需求方面,有业内人士指出,每年的4月债券的季节性效应都非常明确,即银行理财的季节性配债规律。

“银行理财是信用债的第一大需求方,而4月又通常是全年之中银行理财规模增长最快的月份,银行理财规模增长之后倾向于买债,且以信用债为主,此外理财资金也会通过信用债ETF等方式增配,目前信用债ETF可通过质押式回购放大杠杆增厚收益,推升二级市场的交易活跃度”。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,4月的信用利差更倾向于收窄,带来信用债相对于利率债更确定的机会。

机构的行为表现也可以窥探信用债抢配的火热行情。数据显示,3月第二周以来基金开始连续大幅净买入信用债,截至4月13日,近6周累计净买入信用债规模达2258.81亿元,理财同期净买入信用债也达到579.94亿元。

“4月初美国超预期关税政策落地,市场博弈情绪反复,利率短期或宽幅震荡,而信用债票息确定性更高”,张紫睿表示。

在不少机构人士看来,目前信用短端绝对高收益品种已较为稀缺,后续供需失衡下的资产荒演绎或会慢慢驱动久期行情。行情或“由短及长”,机构可结合自身负债端稳定性和市场流动性变化,适度拉久期至3-5年左右增厚收益。另外持续跟踪资金面边际变化,若资金面回归常态宽松,则可关注信用债杠杆套息空间。

声明:本文由财联社的作者撰写,仅供参考阅读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